1)第10章 喝酒_重回八零手撕厂花标签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这次的啤酒发酵技术研讨会开展两天。第一天是参观工厂,浩浩荡荡一群人在偌大的工厂里行进,广丰啤酒厂引进的德国啤酒设备,再试点创新了符合国内啤酒生产的先进技术,成果十分显著。现在年产量已经接近3万吨了。

  众人观摩着大型立式锥形发酵罐,这主发酵罐直接安置在室外,省了建厂房的费用,生产周期在10天左右。现在东来啤酒厂二车间用的还是发酵池,发酵周期得一个多月,四车间设备先进不少,购买了卧式锥形发酵罐,发酵周期缩短,但是效果也比立式锥形发酵罐差些,高度有助于酵母沉淀。

  广丰啤酒厂黄主任演示讲解了立式锥形发酵罐的使用工艺,和各厂讨论一番,众人都感叹这发酵技术先进,周期短。

  “黄主任,这设备好,我们厂也得搞一台。”

  “设备好,工艺好,抵得过成千上百个工人。”黄建平感叹道,自从设备革新了,厂里产量是节节攀升。这该花的钱还得花。

  接着又给大家讲解了连续发酵技术,这有别于传统的间歇发酵,技术可再次缩短发酵周期,最快的5天就能成功。

  “这连续发酵一定要控制好各个环节,有人知道最重要的是什么吗?”

  众人面面相觑,纷纷猜起来,可没一个答对。

  “要持续加入麦汁。”陈芷欢朗声回答。

  黄建平循声望去,是东来啤酒厂的小同志,投去赞赏的目光,“这位小同志说得不错。持续加入新鲜的麦汁十分关键,”其他啤酒厂的代表也刷刷记着笔记,“这一期能运转两个多月,对生产大有帮助!”

  朝露啤酒厂的董芳循声望去,白了陈芷欢一眼,有些瞧不起这小啤酒厂来的人。

  “现在大家也知道,啤酒需求量太大,但是每个厂子铆足劲也产不够,国家重视,咱们只能从设备和技术多下功夫,争取让全体同志都能买到啤酒,喝上啤酒。”

  听讲的众人纷纷鼓掌,受益匪浅。

  等参观结束了,各自还围成圈子,热烈讨论着。

  “袁主任,二车间也得换换设备了,发酵池已经落后太多了。”陈芷欢费心费力推销。

  袁立先看看小陈,也笑笑,“我也想换,现在设备和技术发展得太快了,咱们是真的太落后了。”说着,袁立先愁容满面,“就是这设备昂贵,咱们厂里就算买估计也是配给四车间,哪里轮得到咱们二车间。”

  “主任,我回去跟李叔聊聊,他应该会支持的。就是许厂长那边”赵新诚也非常同意引进设备。

  “许厂长一向对咱们哎”袁立先拍拍赵新诚的肩,“这样,明天我先不回去,跟广丰多取取经,再学习下管理经验,这好不容易来一趟,得多看看。你们俩坐明晚的火车回去,可以先找李厂长探探口风,不行的话,等我过两天回来再找两位

  请收藏:https://m.fnxsw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