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2页_他的替身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年会上总编辑张戚亲自给他颁奖,夸道:小文是咱们报社最出色的社会新闻记者,论勤奋,你们谁都没他勤奋!想当初小文刚来的时候,200字的小边栏都写不好,一篇稿子被他们主任打下去重写过无数次。现在呢,咱们社会版头版上,哪天没有他的稿子?勤能补拙,大家都学习一下,争取明年也当个优秀记者、优秀编辑

  文筠拿着奖杯,笑得不太自在。

  台下响起不算热烈的掌声,角落里有人嗤之以鼻:出什么色啊,不就是仗着体力好,把其他人的活儿都揽了吗?稿子要文采没文采,要深度没深度,靠数量取胜罢了,这他妈都能奖个优秀记者,我看张总也是昏了头。

  旁边的人冷笑:算了算了,文筠这种土老坎,也只有勤奋能拿出来说说了。等着吧,近几年媒体不是开始转型了吗,就他那采访和写稿水平,只要咱报社也随大流转型,他分分钟出局。

  那人说准了。

  就在文筠拿奖后的第二年,受网媒和经济形势冲击,《仲城时报》的广告收入几乎缩水一半。集团开始大刀阔斧搞改革,首当其冲的就是《仲城时报》。

  新媒体部成立时,除了在社会部熬不出头的刘存,其他没谁是自愿被调过去的。理由很简单在传统纸媒里混惯了日子,对新媒体一窍不通,家里上有老下有小,工资尚且过得去,外出跑新闻还有红包可拿,哪个愿意离开安逸窝,去重新开拓事业?

  新媒体部抓不到人,领导们只能不停做动员,有机会就逮人谈话。

  但动员得最厉害的时候,文筠也没被找过。

  他是新晋年度优秀记者,等于是《仲城时报》的中流砥柱,自然应当留在报社。用社会部主任的话来说,就是继续发挥光和热,带领大家度过难关。

  第一批被发配去新媒体部的,全是《仲城时报》里资历不足,又没有关系的年轻人。

  当时没人想到3年之后,纸媒死期到来,《仲城时报》全面亏损,而新媒体部成为了集团最风光的单位。

  3年里,报社社会部的老记者几乎走光,主任也离职去了一家知名房地产公司,在宣传企划部门任职。离开前,主任暗示文筠和自己一起去。文筠也正为工作的事焦头烂额,不假思索地接过来橄榄枝。

  但他尝试写的商业软文,却被公司上层批得一无是处。

  主任委婉告诉他,软文和新闻稿件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套路。他明白主任的意思,最终没去成那家房地产公司。

  最后,社会部与时政部合并,除了3名有关系的记者,其余人要么领补偿金离开,要么听从集团安排,去其他下属单位混日子。

  集团给的补偿金不少,但文筠思索再三,还是决定留下来。本以为会被调去待遇最差的单位,没想到竟去了过去人人鄙夷现在人人向

  请收藏:https://m.fnxsw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