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一百二十八集 土地合作制_红楼之磨石为玉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土地归集体(各房)的政策一出,各家都来问询具体操作之法。李藻拿出了李修呕心沥血的大作,给族老讲解政策的内容。

  限于此时节的生产力和各家的劳动力,李修大胆的采用了小集体承包的办法。向土地要多产,就要深耕细作。而生产资料就成为了最为关键的一环,谁家有牛马这些大牲口,谁家肯定的亩产就高。那没有畜力和缺少主要劳动力的家庭怎么办?他的亩产肯定低,就是给他一块上好的水浇田,人力也干不过畜力。

  以往李家的做法是从公田里给救济粮,李修在这个基础上扩大了公田的范畴,一个房头四五家的地划到一起都是公产,家主用公账的钱买下有畜力人家的牲口所有权,化私为公,统一翻种统一收割,变小田为大田,提高亩产,也解决了劳动力不足的问题。

  值得一提的是,这一切的基础是建立在另一套的财产保障上,开展农副业的生产,扩大收支来源。

  大河有水小河不枯,解决了粮食的主要问题后,就要大力发展药材的种植。

  陇西素有“千年药乡”的称谓,除了党参黄芪以外,还有柴胡、甘草、秦艽、地骨皮、续断、丹皮、贝母、冬麦草、冬花等等药材是这里的特产。

 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,陇西的气候特点正好是这些药材最喜欢的气候,野生的都能铺满荒野,何况人工种植它们。

  “易储存、易生长、还不会侵占良田。这是天赐给陇西的宝藏。幸甚,我家弟媳在京都有着一家皇后赐名的医院,光是她的一年采用量就够各家吃饱的了;我家三弟又兼着太医院的差事,这京中的路子可说是水到渠成。有了外财,又有了粮食。陇西才能自保。灾年不灾,我三弟这句话,还请诸位族老、叔伯、兄弟们多思量思量。”

  大集体不敢玩,就玩小集体。个人的地去搞副业赚钱,集体的地一定要集中管理集中耕作,毕竟粮食是战略物资,这里没有袁爷爷能让人吃饱,不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没有出路的。

  也就是在陇西,李修才敢、才能这么做,换成任何地方,光是地方的乡绅士族的阻拦,就能把事情搞得一团糟,在朝廷没有对付他们的税收政策出台前,他们是寸土不会让。

  “还有”李藻继续的说道:“我要以太守府的名义,向陇西全境发出以工代赈的政令。征集几万人来,兴水利、建桥、开路、开荒地。”

  族老们议论纷纷,陇西多少年没有过这么浩大的工程了,从李修搞出来的水泥来看,建桥这件事似乎也不是很难。以往要想建一座坚固的石桥,光是石料的开采量就是一个要干上半年的活。

  “人一上万,无边无沿。庆余,不可做让朝廷猜忌的事。”

  庆余是李藻的字,李修总想给哥哥加一个年字。

  李藻笑着指

  请收藏:https://m.fnxsw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