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五百三十九章 索亚春晚_重生之工业狂潮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接到罗浩电话后,陈立东晒然一笑,心说果然,停售稀土已经让某些人坐不住了。

  既然是商务部门出面游说,想必那些人是内外结合的了。

  在98年全国稀土工作会议后,各地确实加强了对稀土出口的管控。

  可俗话说,道高一尺魔高一丈,总有人能找到制度的漏洞,将稀土倒腾出去。

  于是在1998年,当时的外贸部制定了稀土出口配额制度。

  对实行稀土配额制,外贸部的解释是:“国家稀土企业非常多,出口方面也非常乱,造成了一些问题。比如说,国内企业互相压价,导致稀土贱卖、质量不一。为规范出口秩序,国家就考虑对稀土出口进行限制,每年都对企业的生产能力进行评估,分配配额,企业年度稀土出口量不得超过其拥有的配额数量。”

  从配额制实施5年来的实践看,制度设计的出发点是好的,但在执行过程中却变了样。

  诸多迹象表明,对稀土出口的管理正在变成某些人捞取好处的工具。

  1999年2月,外贸部正式下达稀土出口配额,标志着华夏稀土出口配额制正式实施。

  外贸部与各地、各大型国企反复协商,有20多个省获得了出口指标,最后这些指标有八成被分给了外贸出口企业。

  蒙省作为稀土生产大省,1999年的出口配额总计只有三千吨,大头被苏、赣、粤、湘拿走。

  蒙省领导去外贸部里要指标,人家说赣、苏等省过去都是稀土出口大省,不给他们配额,难道让他们的那些企业关门?

  这几年运行下来,蒙省的配额没有增加,反倒是蓟市、沪省获得了更多配额,因为蓟市和沪市是港口城市。

  可笑的是,东华环保科技公司作为生产稀土的主力,出口配额竟然是零。

  当年陈立东在稀土大会上曾经要求获得50%的出口配额,事后没人记得。

  而且,即使实行了配额制管理,稀土出口管控的目的也没有达成。

  出口稀土的目的是啥?

  二十年前是换外汇,十年前是换技术。

  现在看,一切皆空。

  在1998年那次大会上,陈立东曾经提出“希望未来我们出口的,将不再是稀土金属、氧化物和稀土合金等初级产品,而是加工后的应用产成品以及消费品。”

  然而,为了获取好处,多数外贸企业拿到稀土金属后,直接发往了国外,并且出口到国外的仍旧是稀土金属、稀土合金,出口价格也始终在低位运行。

  两年前,周文亮曾经写过一份内参,反映了初级稀土产品出口的问题。

  之后有关部门采取了一些措施。

  这些措施的效果就是,一批外资、合资企业进入华夏,与当地势力勾结,收购或者新建生产工厂,以低价获得稀土,随后再将成品出口到国外。

  当年陈立东费尽心思获得鹿钢

  请收藏:https://m.fnxsw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