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四百一十六章 星际采矿_重生之工业狂潮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去小行星采矿并非一个突兀的话题。

  早在五年前,山姆斯廷博特斯普林斯公司的空间开发部负责人就发表了一篇文章,提出通过出售小行星的信息来赚钱。

  这个人叫做吉姆.本森,他设想以5000万刀的成本制作、发射、操作一艘宇宙飞船,飞船上搭载各种仪器后重量大概为300公斤。

  这些仪器包括多频带摄像机、中子光谱仪、阿尔法质子X射线光谱仪等等。

  这种飞船将被发射到蓝星近地轨道的数千颗小行星中的某一颗上,这些小行星引力场较弱,使飞船登陆较登临月球、火星要便宜的多。

  盈利模式就是出售被登录的这颗小行星的信息。

  山姆航天局,也就是NASA,对吉姆.本森的倡议在口头上表示了支持。

  不过,本森的这些设想至今还没实现,他最近找到安美森科技公司,正在向安德烈推销自己的计划。

  本森向安德烈说:“我们的飞船制作费用还差600万刀,另外还需要800到2600万刀的发射费用。

  如果贵公司能加入进来,我们在半年内就能完成发射计划,并在9到16个月的时间内到达目标,开始对某颗小行星的勘测任务。”

  安德烈对本森的建议是不大相信的,但还是将这条信息在每周的工作快报中,反馈给了陈立东。

  没想到,陈立东答复的意见是:把这群人挖过来,我们自己搞。

  斯廷博特斯普林斯公司是家大公司,主营业务是固定电话、因特网传输、电信设备销售,是山姆第三大电信公司,公司年营收超过200亿刀。

  而本森勘探小行星的设想,显然没有获得公司高层的支持,以至于蹉跎了五年,还未筹集到所需要的资金。

  估计给出足够的薪酬和帮他实现勘探小行星梦想的诱惑,挖他和他的团队归来并不难。

  去外太空采矿,在这几年是个比较热门的话题。

  毕竟蓝星资源有限,连系统都曾说过:蓝星是个资源贫乏的星球。

  而在外太空,却有着无比丰富的资源。

  回顾一下历史就会发现,人们投入资金最大的探险和交通项目,都是为了采集资源,其中包括欧洲人寻找香料以及移民美洲,华夏进行西部大开发等等。

  蓝星上未被开发的资源往往处在偏僻荒野、山巅、深海,促使人们铺设铁路、打造船只、架设管道。

  可是放眼太空,在蓝星视为珍宝的资源,如金属、矿物、能源等等,在太空中都是无穷无尽的。

  于是人们开始设想,开发出适合的工具,去太空采矿。

  别人是想,而陈立东却能,他手里有一件利器:巨人机械矿工(无头)。

  准确地说,它是一个能够进行虫洞穿越的星际矿工,理论上只要给它足够的能量,在它的系统中输入正确的坐标,就能穿越时空奔赴到目

  请收藏:https://m.fnxsw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